核心提示

学校课程的发展是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正是基于这一点,宝安区政府与中国教育学会将“学校课程发展”确立为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两项核心任务之一。

海港小学是全区首批十所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发展”项目学校之一。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顶层设计和东北师范大学、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功构建了“有为·领航”课程体系,围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落细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以培育有为少年为目标。

该校在2022-2023学年下学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凭借出色的课程建设成果,先后荣获了深圳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年度奖和宝安区评价创新论文一等奖。同时,该校还被评为宝安区首批“未来教育学校”基地校,并负责课程与评价项目的实施。

海港小学以劳动教育闻名。

构建“有为·领航”课程体系,旨在围绕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德。

在过去的两年多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团队通过“学校课程发展”项目,为海港小学提供了支持,帮助他们优化升级课程并构建了“有为·领航”课程体系。教授团队与学校进行了超过一百次的沟通交流和跟踪指导。

海港小学的“有为·领航”课程体系以“勇为、智为、善为、美为”为核心,涵盖了“有体魄、有担当;有善心、有善行;有智慧、有创新;有才艺、有情趣”八大素养。这一课程体系成功地包括了“德育与养成”“运动与健康”“人文与科创”“艺术与审美”四大领域,并根据课程功能分为奠基、拓展、自选、综合等四大课程类型。

奠基课程是指由国家规定的课程,其着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拓展课程则是指拓展性必修课程,旨在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目前,共有14门拓展课程开设,包括主题情境识字、玩创思维、英语分级阅读等。

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选课程和精品社团课程,覆盖了语文、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七个学科的27个队伍,同时还有立体绘本、英语模联等备受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自选课程,每周二下午4点半到5点半按走班形式参与活动,目前全校共有38门自选课程供学生选择。

提倡全员参与的综合课程,鼓励每个人都成为活跃的参与者,内容涵盖校园节日、传统节日以及综合实践课程。

校园节日课程以"四季八节"为主题,每月一个特色主题,体现海港风情。春季的活动包括3月爱心节和4月科技节,夏季的活动包括5月劳动节和6月中西文化节,秋季的活动包括9月感恩日和10月体育节,冬季的活动包括11月悦读节和12月艺术节。

传统节日课程主要是围绕端午、中秋、重阳、元旦、春节、元宵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设计的一系列主题活动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则包括舞台表演、跳蚤市集、趣味游园等形式。

根据两位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的观点,他们认为海港小学的课程结构清晰,逻辑强大,而且具体活动生动活泼。他们还提到,海港小学的课程建设有明显的亮点,特色鲜明,尤其在实践方面做得扎实。

海港小学悦读节。

为了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条路径来打造有为的课堂:

1. 注重学科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和理论,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2. 强化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倡不断探索学科领域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提高其学科的思辨和辨析能力。

5. 注重价值观引导: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五条路径,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为的课堂环境,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学科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没有学科,育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推进“学校课程发展”项目过程中,海港小学致力于推动学科宣言、学科地图、学科整合、全学科阅读以及思辨课堂,以此打造精准落实学科育人的“定海神针”。

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应当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这些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一门学科都应该以研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部下发的各类文件以及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明确育人目标。例如,语文学科的宣言可以是"悦读、博闻、善言",而数学学科的宣言可以是"探究、善思、精算"。这些宣言不仅凝练地表达了各学科的育人目标,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潜能。

该学校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张电子学科地图,这张地图能够进行放大缩小,并且可以点击搜索,清晰地展示出了各学科、各学段、各知识点和各能力要素点之间的联系。这张地图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精准的导航服务和内容支撑。

学科整合是育人合力的重要方式。校方依据《新课程方案》中强调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的要求,以“能力训练点”为核心来加强学科整合。他们通过重新组织自然科学单元或者结合不同单元,形成主题式学习模块,同时,推进学科课程规划确立多层级的整合,以提供最佳的学科课程解决方案。此外,他们也通过重组不同学科之间共通的教学理念、主题和学习任务来增强学科间整合,使课程的育人效益得到最大化。学校还突出了学科、知识、时空、角色和生活的整合,促进学科外整合。因此,学校已成功推出了“学科+生活”系列课程,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带着问题、思考和概念。

该校采用全学科阅读的方法打破了学科壁垒。他们首先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设立阅读目标,然后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从单一学科的阅读活动转向了多学科任务群体研究型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引入思辨理念的大单元教学十分关键。该校通过引思、促思、研思、汇思四个环节,借助前测单、研思单、后测单、小研究报告等思辨工具,全面培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深化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育有为少年是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创新评价方法并进行多元赋能。

海港小学配套构建了“有为·领航”课程评价体系,这一科学评价体系具有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通过这一体系,评价从定量、定性向个性化赋能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指引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海港小学成功将原本用于企业绩效考核的PE评价,转变为学生学业过程性评价。他们通过举办舞台表演、识字小达人全员评比、英语晋阶擂台赛、学科素养专项达标测试等活动,让教师、家长、同学、院校和第三方机构等各方全面监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各要素指标的达成情况。

学校还采用了KPI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该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它通过设置关键数据,进行取样、计算和分析,来衡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然后生成雷达分析图,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全面展现学生的成长轨迹。

此外,学校也倡导以奋斗者为本的评价体系,旨在突出学生的能力优势,对他们的学业进行等级评价,并通过寄语、书信等形式,鼓励他们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断前行。

海港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人次已经超过3000人次。他们曾获得国家宋庆龄奖学金、省级优秀少先队员、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市中小学“明日科创之星”等荣誉。此外,学生社团曾多次荣获区级以上的荣誉,例如黄梅戏社团获国家级“小梅花奖”金奖,女子篮球队在第三十二届全国“苗苗杯”(U12)小篮球赛中夺冠,立体绘本社团也获评深圳市中小学优秀社团。多元评价持续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全面的关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强劲动力。

该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来,他们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了300余项区级以上奖励,并发表了30余篇论文。

该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基地校、深圳市课程改革示范学校、深圳市课堂改革示范学校、广东省篮球推广学校的称号。其中,“数学思维”和“立体绘本”等四门课程被评选为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此外,数学和英语科组获评宝安区首批教研基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组获评宝安区中小学示范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六个科组获评区级“好科组”。此外,该校共有11项研究课题,其中包括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6项区级课题和1项校级课题。

本文由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正金和通讯员魏先玲撰写。

编辑 汪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