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之前,真诚邀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您随时获取更多类似的文章,并且与我们进行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非常感谢!

文|田卡

编辑|t


引言

陈毅在新中国成立后,决定将大儿子与二儿子送到了南京汉口路小学读书。

在离开家前,陈毅多次特别交代儿子们要记住两件事:一是当别人询问父亲的名字时,要回答“陈雪清”;二是当被问及父亲的职务时,要回答“处长”。

陈毅不让儿子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可能是出于保护他的考虑。这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隐情,或许是出于政治或安全方面的考虑。

(陈毅)

一、儿子隐瞒父亲的真实身份

南京市汉口路中心国民学校,现在的南京汉口路小学,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南京历史悠久、规模较为庞大的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因其优秀的师资团队而吸引了许多家境殷实的学生,包括前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陈毅的两个孩子:大儿子陈昊苏和小儿子陈丹淮。

他们两人并没有以“陈毅的儿子”身份去,而是根据父亲的要求,在自己的家属信息上填写成:父亲—陈雪清,职务—处长。

(现在的汉口路小学)

陈毅为何要对真实的信息隐瞒?

据历史记载,陈毅在一些情况下曾选择对真实信息进行隐瞒。这可能是出于战略考虑,他可能认为暴露真实信息会对国家的利益或军事行动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当时战争形势复杂,政治环境也不稳定,因此对相关信息进行隐瞒可能被视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必要举措。

尽管国内战事已经停止,但是仍有一些股匪、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暗中进行破坏活动,因此需要继续进行“扫尾”工作。

当时的上海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成为了不少反动派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陈毅的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消息泄露出去,恐怕会带来危险与麻烦。

出于安全的考虑,陈毅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对外称父亲的名字叫“陈雪清”,以保护家人的身份安全。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陈毅的家庭教育。

(陈毅大儿子陈昊苏)

2021年,陈毅的大儿子陈昊苏曾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以前父亲常常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觉得可以特殊对待,认为什么事情都不需自己去做,这种心态最为危险。”

陈毅是驻扎在南京的军营的司令员,也是隔壁上海市的市长,更是新中国成立时的重要人物,他为国家的成立和发展贡献良多。如果把这样的身份放到学校里,他的儿子们必然是无比自豪。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曝光真实身份也可能会影响儿子们的学习环境,并且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教育受到错误的引导。对陈毅来说,上一辈人的成就是他们的,而子孙需要自己努力争取他们所需要的。

陈毅一直以来对家风要求严格,这并非易事,但他从不放松对家人的要求。

(陈毅)

在两个孩子上学后,我们曾经面对过家庭背景比较的问题。

“攀比”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成年人之间尚且都有攀比心理,更何况是尚未完全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念的小学生呢?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陈毅的儿子始终牢记父亲曾经的嘱咐。当有人试图拿他们的家世与他人攀比时,他们只是谦虚地回答说:“我的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公务员。”

他们虽然拥有足够的资本“炫耀”,但选择了低调的生活方式。这表明陈毅在教育儿子们方面取得了成功。

(陈毅与家人的合照)

二、陈毅治家有“严”、也有“松”

陈毅在教育儿子时非常严格,对待家人也是如此。

1950年,陈毅的父亲从老家来到上海探望儿子。这是陈毅与父母在20年前分离后的第一次见面,两人相见时,情景格外感人。

陈毅当时是上海市长,他和妻子张茜抽出了一天的时间,带着双方的父母在上海市各处景点游览。由于工作繁忙,接下来很难再抽出时间陪伴双方的父母。

陈父在家中呆了几天之后觉得有些无聊,便联系了在上海工作的侄子,希望让他带自己去大街小巷逛逛。

(陈毅与妻子张茜)

侄子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立刻联系了陈毅的秘书准备安排出行车辆,并专门请了假,带着陈父外出游玩。

经过三次秘密的游玩,陈毅终于发现了。

陈毅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直接召开了家庭会议并制定了三项约定:首先,禁止任意使用公车私用;其次,不得以“市长”身份在外办事;最后,出于安全考虑,不要轻易外出。

在一般人看来,父母分别了二十多年后来到上海,应该好好地接待他们,适当地行使一些权力也情有可原。然而,对于陈毅来说,他坚持公私分明的原则,不会因为父母的到来而滥用权力。

陈毅在诗中曾经写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句诗其实道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陈毅始终坚持“严以治家”,无论是对自己时时警醒,还是对子女、对父母的要求。

(陈毅与家人合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陈毅在对待家人时就不讲情理。相反,除非涉及原则性问题,作为家庭主人的陈毅对家人也颇为民主。

陈毅在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时,不会进行过多的干涉。

陈毅在家中设置了两间书房,其中一间专门放置各类杂书,供孩子们阅读。他乐于给孩子们提供建议,针对其不同的性格和兴趣来指导他们选择自己的道路。然而,陈毅并不会以“父亲”的身份来强制孩子们做任何决定。

这一点,不论是在建国前,建国后,甚至是在1955年陈毅被授予开国元帅的勋章之后,都保持不变。

(陈毅)

结语

陈毅元帅对子女、对家属“不搞特殊”的严要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陈毅元帅的父母对于儿子的要求,总是支持并理解的。即便在二老回乡下时,当他再次强调自己不要享受特殊待遇时,父母也是笑着应允了他的要求。

陈毅元帅的子女也严格遵守父亲的要求,“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就像陈毅元帅在《示儿女》中所写的那样。即使国家已经安定,他们仍然认为生命不息,“革命”不止,这是他们坚定的信念。

再过多年,当我们再次回顾陈毅元帅的“坚持”时,依然难以忘怀对他的深深敬佩。这也提醒我们,一个人权力越大、影响越大的时候,越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参考资料:

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在廉洁奉公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据说,陈毅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的家风和廉政观念。陈毅的这种慎独之德、正直廉洁的品质,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以及后代都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曾表示,他的父亲经常提醒他们不要到外面去夸耀自己的父亲是谁。